近日,有貨運司機反映,貨拉拉平臺訂單出現明顯招嫖意圖的備注信息,發布者通過諧音詞繞過平臺監管,司機向貨拉拉反應后,歷時近兩小時才下架(詳見《貨拉拉訂單現招嫖信息 司機舉報后近兩小時客服才反饋下架》)。這一事件是平臺長久以來管理疏漏,為灰黑產業留下滋長空間的問題顯現。
訂單雖被舉報下架,但兩小時的存在時間已經足夠動機不純的人相互取得聯系,難以確認涉嫌違法行為是否已經發生。此時下架、封號等處罰舉措的意義和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足見貨拉拉在平臺管理上存在明顯漏洞。
貨拉拉作為連接線上與線下的平臺,其訂單信息直接關聯線下實際交易,用戶之間產生實際接觸,理論上相比其他軟件更容易滋生出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平臺上的不良信息不僅影響線上環境,擴散后還容易吸引更多不法分子涌入,形成潛在的社會隱患。因此,涉及到線下服務的平臺,加強內容審查與平臺管理尤為重要。
對于平臺而言,如果要達到更加精準的內容識別的確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些公司會把精力更多向市場開拓方向傾斜,導致審核力度欠缺或者出現先發后審的情況。另一方面,如果企業對每條信息都進行嚴格審核,則會延長訂單信息發布時間,影響時效性,用戶體驗大打折扣,企業效益也會受到影響。
然而,平臺若一味追求訂單數量和成交,忽視不良備注信息的潛在危害,甚至等同于為社會隱患發酵提供滋長空間。為此,需要尋找軟件綠色健康與用戶體驗兼顧的破局之路。平臺方在運營管理上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社會責任,通過加大技術投入,在信息發布前設置更嚴格的過濾機制,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而非事情發生后拖沓處理。
良好的網絡環境需要各方共同維護,貨拉拉作為生活服務平臺,功能與用戶生活息息相關,應做好表率,將平臺治理置于業務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追求商業價值的同時堅守社會責任,平臺才能行穩致遠,真正贏得用戶和社會的信任。
信網評論員 孫寶震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