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濰坊市“無廢城市”建設成效顯著,66項建設指標提前完成57項
9月23日,濰坊市召開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自2022年12月正式啟動“無廢城市”建設以來,濰坊聚焦工業、農業、建筑、生活、危廢“五大領域”,探索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新路徑,截至目前,66項建設指標已提前完成57項,剩余9項正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濰坊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34個市直部門參與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項小組,累計召開5次協調推進會,推動重點任務落地,形成“市級統籌、縣域落實”的工作體系。同時,依托“無廢山東”智慧管理平臺,強化市縣協同、部門聯動與精準監管,構建起齊抓共管的數智化推進格局。
在工業領域,濰坊通過產業結構優化、能源清潔轉型等舉措,推動工業固廢源頭減量與高效利用。目前,濰坊市已培育9家國家級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企業,建成38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及4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339萬千瓦,成為省內首個“千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城市”,年新能源發電量突破17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6.57%,相當于替代標準煤510萬噸;82個在產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帶動全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2020年下降10.6%。
構建“回收+利用+產業”的固廢治理模式,全市建成41家秸稈收儲中心、96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創新12種縣域利用模式,2024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17%;依托5600個農藥包裝回收站點、150處廢舊農膜回收點,實現農膜回收率超95%、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超78%;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保持100%,3處基地獲評“山東省糞肥還田樣板基地”。此外,諸城、壽光成功入選全國十大預制菜產業基地,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建筑領域以制度完善與綠色轉型為抓手,出臺《濰坊市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等政策,開展建筑垃圾專項整治,提升全過程管理水平;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新增綠色建筑竣工面積1736.44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100%。
生活領域實現垃圾分類與處置能力雙提升。濰坊市新改建分類房(亭)613個,新建260個垃圾分類小區、426個垃圾分類村居,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中心城區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投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79%;9座生活垃圾焚燒廠日處置能力達8100噸,實現“全焚燒、零填埋”;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收集簽約率達94%。在包裝減量化方面,一次性塑料編織袋使用量同比減少8.99%,循環包裝箱達27.8萬個,回收復用瓦楞紙箱627萬個,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達85.9%。
危廢領域嚴守環境安全底線,開展危險廢物拉網式起底排查、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等專項行動,完善涉危廢重點場所網格化巡查機制,抓實“千企萬人”警示教育,連續兩年在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中位列第一;2024年偵辦危險廢物污染刑事案件21起,筑牢危廢監管防線。
多元賦能,“無廢細胞”全域鋪開,聚焦機關、社區、村鎮、家庭等基本單元,推廣綠色辦公、低碳消費理念。目前,已培育339個市級“無廢細胞”,其中46個入選省級“無廢細胞”,覆蓋衣食住行各領域,形成“點上出彩、線上結果、面上開花”的建設格局。
濰坊連續三年舉辦“無廢風箏會”“無廢蔬菜博覽會”,借“國際零廢物日”“六五環境日”策劃主題宣傳活動,讓“無廢”理念深入人心;諸城龍湖綠園田園綜合體“無廢農業”經驗獲人民網專題報道,打造典型示范標桿;組織“美麗山東無廢同行”志愿服務活動61場次,8000余人次參與,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濰坊市將以環境健康安全為出發點,加快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全方位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美麗濰坊、更好濰坊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 張曉慧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