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渤海休漁期結束!山東近1.5萬艘漁船向海競發
9月1日12時,為期4個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山東沿海186個定點休漁漁港熱鬧非凡,近1.5萬艘漁船鳴笛啟航、向海競發。
海洋伏季休漁,是我國為保護海洋漁業資源而實施的一種制度——通過在每年伏季、在特定海域禁止或限制捕撈活動,從而使漁業資源得到養護。
這一制度始于1995年,經過多次優化完善,現已覆蓋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海域,開始時間已統一為每年的5月1日,各海域持續時間為三個半月至四個半月不等。
為何選擇在伏季休漁?伏季,一般以夏季為主、也包括春末,氣溫高、陽光充足,是多數海洋生物的繁殖期和幼體生長期。此時休漁,能夠有效保護海洋生物的產卵群體和幼體,讓它們有充足的時間成長發育。
休漁的同時,各地多年來還組織開展增殖放流,通過向海洋投放各類海洋生物苗種,從而增加海洋生物的群體數量,改善海洋生物多樣性、漁業發展質量和結構。
短期來看,休漁期漁民暫時無法出海捕撈,收入會受到影響。但從長遠看,休漁為海洋生物資源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后期漁民捕撈的魚個體大、產量高,收入也會更高。
從山東往年的監測情況來看,得益于伏季休漁制度的落實、增殖放流等養護措施的實施,近海漁業資源得到有效恢復——開捕后,梭子蟹、中國對蝦、海蜇等主要增殖種類捕撈產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部分經濟資源如帶魚、鯧魚、爬蝦、鰨米魚等產量保持穩定,局部海域大規格鲅魚等資源呈旺發態勢。
今年,為做好伏季休漁管理,省農業農村廳、公安廳、海警局三方聯合,統籌執法力量,實施漁區、漁港、船廠、市場等八大重點要素管控,海上織密巡查網、嚴打非法捕撈,陸上筑牢監管線、加大漁港和停泊點巡查,空中賦能精準打、運用無人機對重點海域等開展高空巡航巡查,維護了伏季休漁的良好秩序。
休漁也不是“一刀切”。在休漁期間實施特殊經濟品種專項限額捕撈,是伏季休漁制度的重要補充。專項捕撈的特殊經濟品種多為一年生等短生長周期的漁業資源,生長速度快、資源狀況較好、漁汛比較集中。這對適度開發利用漁業資源,對于豐富伏休期間優質水產品市場供應發揮著積極作用。
農業農村部批準山東在今年休漁期間開展毛蝦、海蜇、魷魚3個品種的專項捕撈。據統計,專項限額捕撈總產量達1.84萬、總產值2.65億元,其中魷魚產量6439.02噸,海蜇10714.5噸,毛蝦1223.21噸,實現了“海洋生態、漁業生產、漁民生活”互融共贏。
如今,黃海海面上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自9月1日起,山東將投入百余艘執法船艇開展“護漁·護航”執法行動,在作業海域巡查通航秩序,監督漁船作業規范。同時,全省43個應急指揮中心將24小時實時監控出海漁船動態,全方位為開漁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接下來,隨著漁船陸續歸港,新鮮的海產品將源源不斷供應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將為山東的漁業經濟注入活力。
(大眾新聞記者 毛鑫鑫)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