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慧仲裁服務平臺已上線運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青島仲裁辦黨組書記、主任王振東日前做客民生在線,與網友在線交流。
今年以來,青島仲裁辦聚焦打造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全方位提升仲裁服務品質,推動“親和仲裁”具象化,各項業務指標繼續保持上揚態勢。1至9月份,受理傳統案件1937件,比上年增長15.16%;受理互聯網案件20071件,比上年增長1%。今年7月,青島仲裁委員會入選司法部部署實施的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培育工程首批培育名單。
網友:圍繞打造“親和仲裁”品牌做了哪些工作?
王振東:“親和仲裁”是青島仲裁委員會于2004年正式提出和持續打造的品牌,也是全國仲裁界第一個法律服務品牌。今年,青島仲裁辦下大力氣推動“親和仲裁”具象化、場景化,實現“一次告知、一次辦好”,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當事人選擇了青島仲裁就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專業、高效、優質的服務。
一是建設智慧仲裁服務平臺,打通咨詢、立案、辦案、監督等環節,既讓當事人不用跑腿就能辦理仲裁業務,又能全過程留痕、可溯源。二是立案快速便捷,調解先行,盡可能讓當事人線上立案,線下只跑一次。三是提升案件質效,增加開庭排期數量,推行雙休日開庭,目前除互聯網案件線上快速推進外,平均每周組織傳統案件線下開庭保持在70至80次。健全專家論證、案件監督等機制,細化庭前程序指引,并持續擴大仲裁員使用面。四是打造“知青仲·親仲裁”拓展推行品牌,實施“領導帶隊、專家參與、專員跟進”上門服務模式,廣泛深入企業提供專家咨詢、專題培訓、專業輔導等服務,近兩年來走訪、服務企業3000余家(次)。
網友:如果對仲裁裁決結果不服,能否再向法院起訴?“一裁終局”后還有其他的救濟途徑嗎?
王振東:對仲裁裁決結果不服,不能再向法院起訴。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這是仲裁區別于訴訟的重要特點——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上訴,但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無權就同一糾紛再向法院提起訴訟。不過,“一裁終局”并不意味著當事人在對裁決結果不滿或認為裁決存在問題時,完全沒有救濟途徑。從仲裁工作實踐及法律規定來看,主要有兩類救濟方式:一是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二是在執行階段向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選擇仲裁機構時,要關注仲裁機構的公信力,在充分了解仲裁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理性選擇。根據仲裁法規定,仲裁可以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任何財產權益糾紛,但作為一種自愿程度很高的糾紛解決機制,要求當事人在選擇仲裁時,充分了解其專業性和一裁終局、保密高效、國際通行的特點,實際上仲裁更多適用于合同標的額大、權利義務清晰、當事人平等協商基礎好、對仲裁結果接受度高、注重追求專業高效保密解決糾紛等情況。
網友:能否介紹一下智慧仲裁服務平臺的建設運行情況?
王振東:智慧仲裁服務平臺已于今年9月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已建成多維度核心功能模塊,形成“當事人—仲裁員—辦案秘書”三方協同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全面實現立案、組庭、開庭、結案全流程智能化。
對當事人來說,能通過平臺實現仲裁業務“一網通辦”,即一個賬號通辦立案至結案各項仲裁業務。申請立案時上傳身份證件、合同等材料,系統自動識別提取核心信息,自動生成標準仲裁申請書,隨時隨地接收完善信息、補充材料、預交仲裁費等提醒;選定仲裁員時,當事人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查看專業特長、辦案經歷、履職評價等,平臺將結合案件類型、地域等,智能匹配仲裁員人選,為當事人提供參考;開庭時,僅需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就能遠程參加視頻庭審,異地、境外當事人無需長途奔波,真正實現“不見面解決糾紛”。
“民生在線”下期預告
網談時間:10月21日(周二)下午2:30—4:00
網談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