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溫日數創近十年同期新高!6月到8月青島氣溫偏高、降水偏少,9月后逆轉
今年汛期以來,青島氣候呈現6到8月“氣溫偏高、降水總量偏少”、9月降水異常偏多的特征。市氣象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全鏈條氣象服務體系,通過強化預警發布與部門聯動,成功應對多次強降水、高溫等災害天氣,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城市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2025年6-8月青島市氣候呈現“氣溫偏高、降水總量偏少”的特征。全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累計出現5次階段性高溫過程,高溫日數占汛期總天數的35%,創近十年同期新高。降水方面,全市累計降水量379.1毫米,較去年同期偏少277.5毫米,較歷年偏少45.7毫米,其中7-8月降水顯著偏少,平均降水量僅258.8毫米,較歷年偏少85.5毫米,導致部分地區出現農業干旱風險。盡管降水總量偏少,但局地強對流天氣頻發,6-8月出現14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呈現“時間集中、落點分散”的特點。
進入9月后,氣候形勢發生顯著轉折,全市降水異常偏多。9月1日至10月14日,全市平均降水量達356.5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332%。9月單月平均降水量達218.8毫米,10月1日至14日平均降水量達137.6毫米。連續強降水導致土壤飽和、農田積澇,對秋收秋種造成較大影響。
市氣象局建立“一過程一首席”工作機制,完善遞進式氣象服務流程,通過“雙首席會商”“省市縣三級聯防”等措施,實現災害性天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密切關注天氣,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聯合市通信管理局和應急管理局全網發布高級別氣象預警信息,實行“叫應”機制直達政府決策部門。截至10月中旬,市氣象局共發布全市預警67期,發送《氣象信息快報》88期、降水量通報186期,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6期,為防汛減災決策提供精準支撐。
聚焦關鍵天氣過程,提供全流程氣象服務,有效避免氣象災害發生。針對6月19日嶗山特大暴雨過程中,提前50小時發布《最新氣象信息》,聯合應急、水務等部門滾動匯報實況與預報,為低洼路段積水處置爭取寶貴時間。面對7月臺風“竹節草”停編復活、四次登陸的復雜路徑,市氣象局提前3天啟動應急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連續報送《青島氣象信息》,及時調整降雨落區預報,為防汛減災和轉移避險提供關鍵支撐。8月29日—31日全市出現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西海岸泊里最大出現221.6毫米,市氣象局提前4天發布趨勢預報,逐日細化降雨時段和落區,降水過程中每2小時更新實況通報,助力全市實現“零險情”。
下一步,青島市氣象局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完善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推動氣象服務向“智慧化、精準化、場景化”升級,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島、美麗青島”提供更堅實的氣象保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