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廢為寶,青島打造952個“無廢細胞”
10月16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了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情況。今年以來,我市聚焦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領域,在“減量化”出硬招,在“資源化”求突破,在“無害化”守底線,統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在全省“無廢城市”建設首次評估中,青島市取得“好”的優異等次。
率先出臺“無廢細胞”建設指南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頂層設計和精細化的管理。青島以“1+11+N”機制為核心,構建了立體化的組織架構,形成了“市級引領、區市共創”的協同格局。在制度管理上,青島率先制定并出臺了16類市級“無廢細胞”建設指南,創新推出“無廢島嶼”建設任務清單,并組建市級專家團隊提供智力支持。通過跨部門協作,將“無廢”理念深度融入教育、文旅、衛健等領域。
在任務落實方面,青島對照《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和任務清單》,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季度調度和年度評估,以評促治。目前,60項建設指標中已有54項達標,62項重點任務已完成58項,并在全省首次評估中獲得“好”的優異等次,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根基穩固。
“愛回收”已覆蓋1097個小區
圍繞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青島多措并舉,成效顯著。
在源頭“減量化”方面,青島著力推動綠色轉型。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編制碳達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91個項目入選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總投資超1500億元。已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在建筑領域,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在農業領域,推廣科學施肥,建成“三新”集成示范區5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達14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超90%。同時,通過建設952個“無廢細胞”,將減量理念落實到社會最小單元。
在強化全程“資源化”方面,青島大力促進循環發展。成功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節能環保產業躋身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了覆蓋區、鎮、村的三級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實現廢舊農膜回收儲運全覆蓋。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綠色建材一體化交易監管平臺累計交易額突破65.02億元。鼓勵“愛回收”等企業布局智能回收箱,目前已覆蓋9個區市的1097個小區,服務超260萬居民。
二手商品循環發展取得成效
青島市圍繞“無廢城市”建設,深入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完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在二手商品流通的主體培育、模式創新、規模發展和政策環境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
目前全市有成規模的舊貨交易市場30余處,設有二手交易區的集市100余處、二手車市場135處,自建互聯網交易平臺的企業4家。不斷攀升的二手交易為青島消費注入新動能,據統計,青島市域內二手手機、二手服裝、二手家具、二手車等二手商品年交易額約為200億元,拉動新品消費約470億元,分別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和7%左右。未來三年將重點優化流通網絡布局,2027年交易規模較2024年將增長20%以上,其中:二手手機、電子電器、舊服裝、舊家具等交易規模分別增長22%以上。
在模式創新上,鼓勵創新業態,滿足個性化的二手商品交易需求。通過爭創全國二手商品試點城市,轉轉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萬物新生集團等頭部企業紛紛落戶青島,并發揮頭部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二手商品交易的專業化、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運營水平。轉轉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二手手機交易平臺,全平臺注冊用戶超過4億人,在青島建成首個全品類智能質檢中心,實現年碳減排518.5萬噸。萬物新生集團是國內唯一一家二手交易與服務上市公司,其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愛回收”國際業務總部及“愛分類”全國總部均落戶青島,2024年實現銷售額46.85億元。
全面落實《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完善“無廢城市”建設體制機制,持續強化跟蹤調度和年度評估,研究解決制約因素或問題,加快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各項目標任務。深入研究制定“十五五”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和指標體系,構建“無廢城市”建設系統化保障體系,健全技術標準和市場體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鞏固提升建設成果,構建全民參與體系。及時總結評估成熟經驗和成果,加快示范模式推廣,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宣傳工作,在生活、工業、農業、文化等領域探索打造更多“青島模式”。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魏鈮邦)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