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大基礎教育合作學校規劃方案亮相
備受市民關注的青島TOD一號工程再傳新進展:片區內引進的山大基礎教育合作學校規劃方案亮相。青島地鐵集團攜手山東大學基礎教育集團成功落位山 大基礎教育合作學校。這座集文化傳承、空間創新、綠色智慧于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僅是青島TOD一號工程的教育標桿,更是山大基礎教育“環境育人”理念的生動實踐。
校園立面以紅磚為主材
山大基礎教育合作學校校園立面以紅磚為主材,搭配金屬板的現代質感,傳統與創新的碰撞既呼應了國棉六廠工業遺存的活力風貌,更延續了青島紅磚建筑的文化底蘊。入口處的孔子像經藝術化處理,與山大校園的人文符號遙相呼應,暗合“習禮大樹下,授課杏林旁”。“山大紅”作為核心色彩元素,從紅磚外墻延伸至塑膠跑道,取自孔廟紅磚的色調穩重敦厚,彰顯著山東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承最有代表性大學”的文化特色。標準化的立面模塊通過色彩錯動形成韻律,強化了校園的視覺識別度,讓文化歸屬感在師生心中悄然扎根。
空間設計上,山大基礎教育合作學校校園以東西軸線為核心,構建起“室外—室內—半室外—開放場地”的序列空間,從主入口的儀式感廣場,到教學樓圍合的開敞庭院,再到連接中小學部的共享長廊,使用者在連續動線中體驗不同尺度的空間變化,學習的趣味與吸引力無處不在。
功能布局上,校園實現了“分而不離,合而有序”的科學規劃。北側教學樓為中學部,南側為小學部,走廊南側的普通教室采光充足,北側的專業教室配套齊全,既保障了不同學段的教學獨立性,又通過共享長廊實現資源互通。普通教室采用淺木色基調,搭配可調節遮陽系統,在保護視力的同時營造出專注舒適的學習氛圍。
戶外空間是“第二課堂”的延伸。運動健康園以曲線道路串聯游樂設施,“跑環”設計讓孩子們在自然中培養運動習慣;交流共享園設置戶外小劇場與閱讀角,成為師生學術交流的天然場所。半室外的互動平臺、貫穿校園的綠色廊道,將室內學習與戶外體驗無縫銜接,真正實現“處處是課堂,時時可學習”。
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板
青島TOD一號工程片區內學校以綠色低碳建筑標準為目標,構建起全維度的綠色生態體系。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板,與熱泵系統、熱回收新風系統形成能源閉環。雨水回收系統將屋面與路面雨水過濾后用于綠化灌溉,高碳匯綠植群落構建天然“碳庫”,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材則從源頭降低建造碳排放。
校園搭載六大智慧系統,從互動教學、智能排課的“學習教務鏈”,到門禁管理、安全巡檢的“安全保障鏈”,再到食堂管理、物資統籌的“校務服務鏈”,實現教育教學全流程數字化。
校園向西面向城市社區,以開放的入口廣場與空中花園融入片區活力;向東銜接城市綠軸與操場,多層互動平臺成為校城融合的紐帶。北側利用場地高差設置地下學生“接送環島”,設置臨時停車場實現“即停即走”,學生下車后通過集散區直達室內,安全便捷設計化解了家長接送焦慮。心理咨詢室與親子活動空間的設置,為家校溝通提供專屬場所。教師辦公室分散于各年級樓層,行政辦公區視野開闊,非正式討論空間遍布校園,既保障了辦公效率,更促進了師生間的即時交流。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