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路-鞍山路智慧停車場啟用,實現地鐵公交“無縫銜接”
“以前在這附近找車位得繞好幾圈,以后有了這個新停車場,停車就方便多了!”不少市民對市北區這座新建的停車場充滿期待。15日,山東路—鞍山路東北象限智慧停車場正式啟用。這座巧妙“隱藏”在高架橋下的多功能停車場,有效緩解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出行煩”的問題,成為高效利用城市空間的民生典范。
巧用閑置地 妙解停車題
這座智慧停車場的選址極具巧思,充分利用山東路—鞍山路交叉口東北角的高架橋下空間,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停車場按照政府定價三類標準運營,兼顧實用性與經濟性。“一小時兩元,白天最高十元封頂,夜間五元封頂,全天停車僅需十五元。”青島城發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正介紹,項目采用“地面+地下一層”的立體結構,功能劃分清晰:地下一層專注解決“停車剛需”,設有99個社會停車位,精準服務周邊小區和學校;地面層規劃為公交服務場站,未來還將通過連接在建的地鐵4號線和8號線出入口,實現“P+R”換乘模式(即停車換乘)——市民駕車至此停放后,可無縫換乘公交或地鐵,實現“無風雨換乘”,極大提升通勤效率,有助于緩解區域交通擁堵。
科技+綠色體驗再升級
“自去年6月開工以來,我們通過精細化管控和數字化管理,確保工程高效優質完工。”青島城發城市更新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該停車場從設計到建設始終以市民需求為核心,運用科技與綠色理念破解停車難題,讓市民停車更便捷、更安心。在體驗方面,停車場融入了多項“科技巧思”:智能引導系統通過車位上的實時指示燈清晰顯示空余車位,車主無需繞行即可“秒找車位”;采用“被動式”導光管采光裝置,將自然光高效引入地下車庫,白天無需開燈,既節能環保,又避免了燈光刺眼帶來的安全隱患。建筑外墻選用高性能保溫材料和Low-e玻璃窗,增強隔熱與通風效果,顯著降低運行能耗;室內廣泛使用綠色建材,經專業檢測,苯、甲醛、TVOC、氨等有害物質濃度低于國家標準20%以上,確保空氣環境健康安心。
科學設置出入口換乘更順暢
為提升通行效率,停車場的出入口規劃上充分考慮“人車分流”和“換乘便捷”:車行出入口位于鞍山五路,采用“單進單出”模式,避免擁堵,保障秩序;人行出入口分別設于南側、西側和東側,其中西側出入口可直達公交首發站,并配備專用電梯,連接地鐵層、車庫層及公交層。無論駕車換乘公交地鐵,還是公交下車后取車,都可省去繞行,真正實現“無縫銜接”。
“以前每天都為停車發愁,有了這個停車場就方便多了。”家住附近的朱先生表示,周邊多是老舊小區,停車位十分緊張。得知新停車場啟用,他第一時間來體驗:“環境很好,室內停車不怕風吹日曬,價格也實惠,得趕緊告訴鄰居。”
此外,停車場還配套建設了480平方米的附屬區域,包括公共服務設施與衛生間,進一步優化便民功能,讓“停車+出行”全流程更加舒適貼心。這座集“智慧停車、綠色低碳、便捷換乘”于一體的停車場,不僅是高架橋下空間高效利用的優秀范例,更以實實在在的民生服務,為青島市民的出行幸福感“加碼”。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