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慶檔壯觀 影市添旺火
電影《731》上映至今票房表現不俗,持續推高中國電影市場熱度,也為即將到來的國慶檔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已有13部新片確認定檔2025年國慶期間(10月1日至10月8日),題材涵蓋戰爭、奇幻、喜劇、動畫、犯罪和現實主題等多個類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貓眼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想看”熱度排名以及預售前三的影片依次為《刺殺小說家2》《志愿軍:浴血和平》和《熊貓計劃2》。業內預計,國慶檔整體表現有望延續暑期檔的復蘇勢頭,票房或超過去年同期的21.04億元。
IP續集主導頭部競爭
今年國慶檔第一梯隊明顯由系列化、IP化作品主導。《志愿軍:浴血和平》作為陳凱歌“志愿軍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背負前作累計超20億元票房的期待。影片采用“文爭武斗”雙線敘事:一方面聚焦停戰談判中158次大會、733次小會的博弈過程,深入呈現中美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心理較量與外交智慧;另一方面借助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等重要戰場情節,再現志愿軍戰士英勇形象。尤其對金城戰役坦克大戰與鐵道運輸反“絞殺戰”的再現,采用最新拍攝技術,旨在為觀眾提供沉浸式戰爭體驗。
同樣具IP基礎的《刺殺小說家2》則代表了國產奇幻類型的新高度。該片由路陽執導,鄧超、雷佳音等原班人馬回歸,劇情迎來全面升級:反派赤發鬼復活并試圖侵入現實世界,身份倒置增強戲劇張力,也引申出虛構與現實關系的哲學思考。制作上延續前作工業標準,與《流浪地球》特效團隊再度合作,呈現近3000個視效鏡頭,IMAX特制拍攝進一步強化視聽體驗。編劇里則林在原著世界觀基礎上展開創新,在保留奇幻基調的同時注入新故事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有望打破真人電影長期壟斷頭部格局的局面。作為首部以水墨風格呈現的三國題材動畫,該片由學者易中天擔任編劇與監制,以曹操為主線,通過“討董卓、迎天子、戰官渡”等事件描繪歷史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抉擇。影片采用創新水墨渲染技術,融合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三維動畫,形成獨特視覺表達。光線傳媒出品及《哪吒2》核心團隊加盟,為其品質提供有力支持,也展現出國產動畫向宏大歷史敘事邁進的決心。
分眾與口碑成破局關鍵
不少影片選擇錯峰上映以規避開畫日的激烈競爭。10月4日上映的《震耳欲聾》作為國內首部聾人反詐題材電影,依托檀健次、王硯輝等演技派陣容,通過30%手語對白與低頻音效設計,實現社會價值與藝術表達的平衡。影片改編自手語律師張琪的真實經歷,講述律師在辦理聾人反詐案件過程中從追求名利到堅守良知的心靈轉變。特殊的聽覺設計使觀眾得以“聽見”聽障者的世界,這種沉浸體驗既是電影語言的創新,也具有促進社會共情的意義。
同樣備受期待的是延期多年的《風林火山》。該片于2017年殺青,多次推遲后終定檔國慶。云集金城武、梁家輝、劉青云、古天樂、高圓圓等頂級陣容,以上世紀90年代香港為背景,講述販毒與反毒的激烈斗爭。導演麥浚龍在保留港產警匪片經典元素的同時,融入作者化的敘事與視覺風格。盡管拍攝于八年前,影片對時代背景的還原與人性深度的挖掘,仍具現實意義與觀賞價值。對港片愛好者而言,能再現這些演員八年前的巔峰狀態,本身便構成獨特的觀影吸引力。
此外,今年國慶檔呈現顯著的分眾化特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胡建禮表示:“沒有絕對龍頭的市場格局,既為中小影片留下分眾突圍的空間,也反映出觀眾更趨理性——品質和口碑才是最終決定因素。”這一趨勢已在暑期檔初現端倪,《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等中小成本影片憑借高口碑實現長線放映,此次均延長上映至國慶檔,繼續參與市場競爭。
喜劇動畫仍是觀影剛需
國慶檔作為家庭觀影高峰,喜劇與動畫類型仍是市場基石。今年喜劇片中,《熊貓計劃2》依托成龍與喬杉的南北喜劇組合,延續“熊貓+動作喜劇”風格。影片以跨國追捕盜獵團伙為主線,融合成龍標志性的動作幽默與喬杉的東北喜劇表演,輔以大熊貓的天然親和力,構成典型的合家歡題材。
《浪浪人生》由韓寒監制,黃渤、范丞丞、殷桃主演,講述一位曾經風光的大哥跌入低谷后與家人共同面對生活的荒誕治愈故事。黃渤與范丞丞在片中演繹父子之間的代際沖突與和解,折射出現代家庭的普遍情感。脫口秀演員付航的加入為影片增添喜劇色彩。影片以喜劇為外殼,內核則聚焦家庭與親情,試圖在笑聲中傳遞溫暖。
《畢正明的證明》則另辟蹊徑,故事背景設定于上世紀90年代的綠皮火車,以盜竊與反扒為主線,融會警匪、動作與喜劇元素。王安宇、張天愛、王彥霖等青年演員陣容,為這部年代喜劇注入青春氣息。影片在還原上世紀90年代社會風貌方面細致入微,從服裝道具到場景設置均充滿時代感,在滿足觀眾懷舊情緒的同時,也拓展了年代喜劇這一細分市場。
動畫方面,《三國的星空第一部》面向全年齡段,而《豬豬俠·一只老豬的逆襲》《紅孩兒火焰山之王》等經典IP則牢牢把握低幼市場。其中《豬豬俠》系列第十部大電影憑借長期IP積累,已成為很多家庭親子觀影的首選。影片在延續歡樂冒險風格的基礎上,注入更多關于成長與責任的思考,嘗試在娛樂之外傳遞積極價值觀。
改編自國漫《血色蒼穹》的《極限城市》,則旨在吸引青年動畫群體,實現差異化市場布局。影片依托原作超5億點擊量的基礎,將科幻末日題材與熱血冒險結合,通過精美畫面和激烈打斗滿足年輕觀眾對視效和故事的雙重期待。
探索影市持續發展路徑
行業分析認為,國慶檔新片數量豐富、類型多元,為觀眾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震耳欲聾》等片選擇檔期中段上映,既可避開首日排片競爭,也為口碑發酵預留時間。這背后是電影市場從依賴“檔期紅利”轉向“品質紅利”的大趨勢——影片不再單純倚重檔期熱度,而更關注通過口碑實現長期運營。
因此,多部暑期檔影片延長上映至國慶,形成新老影片同臺競逐的特殊場景。《浪浪山小妖怪》延長至10月1日,目前累計票房已突破16億元;《南京照相館》密鑰延期至10月24日,累計票房超29億元,暫列2025年度電影票房總榜第三;《羅小黑戰記2》和《捕風追影》也分別延至10月中下旬。這一排片策略既充分利用優質影片的長尾效應,也進一步豐富檔期供給,為觀眾提供更多選項。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國慶檔雖未出現“一家獨大”的超級頭部項目,但多元競爭格局可能更有利于市場健康生態。不同類型作品可滿足多樣受眾需求,避免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內耗。同時,多部兼具社會意義與藝術創新的影片的出現,也表明中國電影正努力平衡商業與藝術價值,探索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潔 片方供圖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