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料、有趣、有深度 暑期旅游“熱”力全開 多元業態激發經濟新活力
今年暑期,旅游市場“熱”力四射,點燃了大家的消費熱情。各大景區街巷間人流如織,消費場景持續煥新,文化和旅游消費呈現出大眾化、多元化和品質化的特征,暑期旅游也變得更加“有料”、有趣、有深度。都有哪些旅游場景持續升溫?哪些旅游線路格外火熱?旅游景區又想出了哪些好點子來激活消費?關注觀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暑期旅游里的經濟新活力。先來通過一條短片,看看這個暑期的出游特點有哪些。
出游時間集中 文旅消費再創新高
今年暑期出游跨度時間長,6月底各地中高考陸續放榜,第一批親子家庭率先出發,長線游自由行占比高。從7月初開始,全國中小學統一放假,親子家庭集中啟程,出游旺季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機票、酒店、跟團游預訂量約占整個暑期的80%。而在8月20日左右進入開學倒計時,親子出游需求下降,長線機票、酒店價格下降30–50%;銀發族、錯峰人群出行居多。
專家表示,從監測的情況看,無論是出游人數,還是旅游花費、出游距離,都達到了歷史的新高。跨省游的比例比往年更高,自駕旅游和康養旅居業態在暑期增長明顯。
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山西憑借豐富的古建文化和歷史遺跡吸引眾多游客,新疆以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特色民俗持續走紅,云南則依托宜人氣候和多元民族風情保持穩定增長。大理、大連、威海、青島等地旅游訂單呈雙位數增長, 貴州、云南等地訂單同比增長80%以上,內蒙古赤峰、遼寧丹東、吉林白山訂單量同比增長200%以上。
縣域游持續火熱,訂單量同比增長42%,年輕客群正成為縣域旅游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更渴望深度融入當地生活,體驗原汁原味的在地文化。
避暑游夜經濟持續升溫 科技游成新亮點
剛才提到,這個暑期,親子游、家庭游成為主流,人們為一場賽事、演出奔赴一座城,為消暑納涼暢玩清涼溪水,在夜間旅游中感受人間煙火,在科技場景中穿越時空、探索未知。下面就去各地看一看。
入夏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避暑旅游需求大增。在吉林長春,當地依托伊通河沿岸的城市景觀與自然生態,打造出擁有粉紅沙灘和水幕光影秀的避暑度假勝地。“夜”經濟也在夏天升騰著煙火氣。在湖南邵陽,一場融合了“行船游賞”“沉浸式情景劇場”的水上苗鄉數字幻游之旅就此開啟,金黃稻浪、豐收盛景等一一呈現。
這個暑期,“親子游”“家庭游”引領了一股消費熱潮。在內蒙鄂爾多斯,親子家庭可以乘坐小火車穿行沙丘,感受沙漠的雄渾與壯美。而在海南三亞,小朋友們可以觀看非遺演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全國科技館也迎來客流高峰,累計接待公眾超3000萬人次,科技旅游也成為今年暑期新亮點。“旅游+露營”“旅游+音樂節”“旅游+影視取景地”等實現了跨界融合。
入境游持續火爆 外國家庭組團“打卡”中國
今年暑期,受簽證政策便利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入境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外國游客跨越山海而來,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而是渴望深度觸摸立體多彩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開啟“中國游”,他們不僅逛胡同、品嘗地道小吃、體驗城市騎行,也喜歡感受傳統文化。外國游客家庭游持續火爆,跟著他們組團“打卡”中國的腳步一起去看看。
與家人朋友結伴,以家庭游的形式組團來“打卡”中國,成為今年暑期入境旅游的一個新熱門。國際航線的豐富也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更多選擇,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成都位居入境旅游目的地排名前五。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旅行軌跡正從傳統沿海樞紐向縱深腹地快速延伸,已經覆蓋了國內百余個城市。他們不僅可以在上海豫園體驗“夏日奇幻夜”特色活動,也可以去浙江義烏進行詢價選品下單,在談生意之余買買買。
同時,“中國游”也帶火了“中國購”。“即買即退”等系列舉措,更好地契合和滿足了外國游客的多元需求,外國游客開啟“中國游”的同時,燃起了更高的消費意愿。
專家表示,從暑期數據來看,中國游正在成為全球的新時尚。不僅是傳統的旅游客源國,歐洲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也更愿意到中國來旅游,把中國作為他們首選的旅游目的地。更多的游客愿意深入到田間地頭,休閑場景,歷史文化街區,全方位體驗當代中國的美好生活。
[來源:央視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