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手術室內,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正悄然拉開帷幕。手術臺上躺著的,是僅 1 月齡、體重 4 公斤的男嬰小宇(化名),他因巨大室間隔缺損面臨生命危險,而現在,心臟中心團隊將通過右側腋下小切口這一微創技術,為這個脆弱的小生命重塑“健康心”。
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青島市攀峰學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已構建起覆蓋外科、內科、麻醉、體外循環及重癥監護的 “全生命周期” 診療體系,為各類先心病患者筑起生命防線。
醫院首席專家、心臟中心主任陳瑞教授,在腋下小切口心外科手術領域深耕多年,帶領團隊創下了2000 余例腋下小切口微創補心案例的成績,患者年齡跨度從新生兒覆蓋至成人,手術成功率更是實現100% 。近年來,團隊持續突破技術邊界,不斷刷新心外科微創手術在患者年齡與體重上的極限,為低齡低體重先心病患兒的救治開辟了新路徑。
小宇因“月子里”喂養困難、呼吸急促、體重不增,焦慮的家長帶他首先就診于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兒??啤罕?漆t生細心檢查發現小宇心臟里有雜音,考慮孩子剛滿月,為避免延誤病情,醫院兒童超聲室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速度為患兒完成心臟超聲篩查。檢查結果令人揪心——小宇患有巨大的室間隔缺損,兒??萍闭埿呐K中心專家會診并進行多學科討論,最終決定采取右側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
腋下切口視野暴露困難,患者的年齡越小,發育越不成熟,心肺儲備、代償能力都比較低。小年齡低體重患兒的腋下開胸手術一直是醫學上的難題。然而,一個成熟的團隊,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主刀醫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年齡和體重的限制。
小宇入院后,心臟中心團隊給予了強心利尿的保守治療,盡可能地改善術前狀態。
“準備麻醉誘導,注意病情變化。”術中,隨著心血管麻醉科主任任悅義的指令,麻醉團隊迅速行動。針對小宇月齡小、心肺功能弱的特點,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調整麻醉劑量,纖細的導管精準插入氣管,一次成功的插管為手術筑起第一道生命防線。
緊接著,麻醉團隊又在超聲引導下熟練完成動脈和中心靜脈穿刺。監護儀上跳動的綠色波形,見證著團隊對低齡患兒麻醉管理的精湛技藝。
麻醉成功后,主刀醫生陳瑞教授登場。“切口定位右側腋下,長度控制在 2 厘米內。” 他手持手術刀,動作精準如繡花。相較于傳統開胸手術,腋下小切口視野暴露難度更大,尤其面對發育尚未成熟的嬰兒心臟,每一次操作都需毫米級精準。“吸引器再靠近一點,注意保護周圍組織。” 陳瑞教授與助手默契配合,通過微小切口清晰顯露心臟結構。當巨大室間隔缺損的缺口呈現在視野中時,他穩穩握住特殊器械,熟練進行缺損修補。手術室內只有器械碰撞的輕響,團隊成員眼神專注,每一個手勢、每一句指令都傳遞著信任,這是多年協作沉淀的默契。
與此同時,體外循環團隊正上演著另一番 “生命守護戰”。“轉機準備。” 曹倩主任緊盯體外循環機參數,團隊成員快速連接管道,將患兒的血液引入人工心肺機。對于低齡低體重患兒,體外循環管理堪稱 “精細活”—— 既要保證器官供血,又要維持內環境穩定。“血氣正常!” 隨著報告傳來,曹倩主任微微點頭,這套由她帶領團隊摸索出的低齡患兒體外循環方案,已成為手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當最后一針縫合完成,小宇的心臟重新恢復跳動,體外循環機順利撤離,手術成功!此時,手術室外的家屬接到這個好消息后長舒一口氣 —— 從門診篩查到手術完成,醫院開通的綠色通道讓小宇得到了最快救治,而這背后,是兒保科、彩超室、心臟中心多學科團隊的無縫銜接。術后,小宇被轉入心臟中心重癥監護室(CCU)。“呼吸機參數調整,密切觀察尿量。” 監護室護士一邊記錄數據,一邊輕柔地為小宇翻身。
CCU 配備的專業呼吸機、ECMO 等設備,加上醫護團隊 24 小時不間斷的守護,為術后恢復保駕護航。經過 CCU 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護理,如今,小宇病情穩定,已順利轉入心臟中心普通病房。
這場跨越數小時的手術,不僅是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心臟中心團隊微創治愈低齡低體重先心病患兒的又一成果,更彰顯了團隊協作的力量 —— 從術前麻醉的精準把控,到術中主刀與體外循環的無縫配合,再到術后監護的細致呵護,每個環節都凝聚著團隊的智慧與汗水。依托醫院完善的治療體系,心臟中心持續創新突破,用腋下小切口技術為先心病患兒筑起生命屏障,讓更多像小宇一樣的孩子,重獲“健康心”。文/通訊員 畢乙賀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