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以深化改革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深度融合,做好“文旅+百業”“百業+文旅”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發展壯大文旅產業,是激發消費需求、促進經濟轉型、培育新增長點的關鍵舉措。
青島作為知名的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交融、人文薈萃,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兼具,擁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條件,“融匯東西、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具有發展文旅產業的突出優勢和良好基礎。近年來,青島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部署,相繼出臺《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提升產品供給、培育新興業態等一系列舉措,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城市旅游品質持續提升。青島成為2024—2025年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入選“2024年全國游客滿意度十佳城市”,去年接待游客人數達1.4億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億元;今年1—9月,接待入境游客(含港澳臺)44.19萬人次,同比增長43.5%。
海洋是青島旅游最大的特色。青島深度挖掘海洋文旅資源,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持續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服務能級,不斷豐富“海上游”特色產品供給,擦亮青島海洋旅游“名片”。聚焦沿海缺少高標準客運碼頭的情況,青島成立了海上客運碼頭整治工作專班,科學制定“改造一批、新建一批、規劃一批”梯次發展目標,系統推進碼頭集群布局優化。繼青島灣棧橋碼頭一期工程于2024年5月投入運營后,今年4月15日,二期工程啟用,碼頭客船泊位從2個增至6個,綜合接待能力提升近10倍,徹底改變了以前“小散亂”的客運碼頭亂象。打造海上聯合運營青島模式,推動全市63家海上客運企業、214艘船艇開展聯合運營,完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線路格局,開辟了“夜游浮山灣”“橘子海”等海上航線。今年1—8月,青島海洋旅游客運聯合運營體共計發船5.17萬航次、載客340.84萬人,同比分別增長35%、72.3%。
青島山、海、城、灣、島渾然一體,在近海海域分布著120個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島嶼,為青島發展海島旅游提供了廣闊空間。今年以來,青島深化海島旅游開發攻堅,按照“一島一特色”原則,加快靈山島、小管島、田橫島等海島資源開發,打造“跳島游”產品,系統謀劃推動海島旅游高質量發展。今年5月,靈山島陸島交通碼頭試運營,為海島游航線開拓打下基礎;7月29日“好客山東·半島1號”海上游首航活動舉行,航線從積米崖或星光島碼頭出發,串聯起靈山島、齋堂島、瑯琊臺風景區;8月7日,“星光島—靈山島”航線、星光島觀光航線首航;8月23日,“靈山島一日游”首航,首日接待游客約400人次……伴隨著系列措施持續推進,青島正加快打造兼具自然野趣與人文溫度的海島旅游目的地。
當下,以“節會經濟”“賽事經濟”“演出經濟”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形態,日益展現出強大的產業帶動力和品牌吸引力。青島各領域結合各自特色,系統開展文旅營銷活動,將“一月一主題”文旅消費促進活動貫穿全年。圍繞上合組織成員國藝術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海軍節等重點活動,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費措施;第二十屆華表獎頒獎活動期間,一系列旅游資源結合影視藝術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2025青島馬拉松拉動綜合消費超1.3億元;開展“歡樂四季”文化惠民活動2.7萬余場,圓滿舉辦譚盾音樂周,組織青島交響樂團等市級院團開展惠民及公益演出100余場……截至目前,全市共舉辦大型演出28場,累計吸引觀眾64萬人次。一場場異彩紛呈的節會、一項項活力四射的賽事、一幕幕底蘊深厚的演藝,為城市持續注入文旅新動能。
在文旅產業加速邁向深度轉型與能級提升的關鍵階段,以大項目為引擎推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深化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增長極的重要路徑。今年以來,“絲路千古情”大型演藝項目、東方伊甸園等一系列具有牽引性和示范性的重大文旅項目相繼落地,文旅產業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提升。持續打造“海誓山盟”海洋婚戀旅游品牌,常態化舉辦里院喜劇節,創新推出《尋夢滄海》《海上有青島》2部大型旅游演藝,2024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營收超3000萬元。同時,上新了極地海上摩天輪、“奇幻海世界”元宇宙樂園等一批文旅新場景,不斷滿足游客多元需求。
面向未來,青島將持續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健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做好“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大文章,統籌推進高質量文旅經濟、增強高水平文旅供給、豐富高品質文旅體驗、促進高效能文旅治理,充分激發文旅消費潛力,著力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建設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