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力爭3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曹森
記者從市南區獲悉,《市南區全區域全領域“人工智能+”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于近日正式發布。根據方案,市南區將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創新驅動、場景牽引、生態賦能,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持續夯實算力、算法、數據3大基礎底座,大力培育AIGC、智能體、垂域模型、數據要素4個細分賽道產業集群,持續拓展文旅、教育、海洋等N個創新應用場景,全力打造全市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地和應用示范區。
聚焦建成全國“人工智能+”產用融合的特色型生態高地,市南區以實現人工智能的全區域全領域深度覆蓋為長期目標,其中,“全區域”指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覆蓋城市所有行政轄區與功能板塊,打破空間邊界,構建全域協同的智能生態體系;“全領域”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政務、民生、產業發展全過程,實現以點帶面、層層遞進、全域覆蓋的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轉型格局。以實現產業基礎和產業規模雙躍升為短期目標,力爭到2027年,整合區級可調配使用市場化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0P,引導建成垂域模型50個、智能體300個,招引培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細分領域重點企業100家,力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年均增長突破20%,基本形成集技術創新、應用孵化、產業融合與生態協作于一體的綜合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
夯實三大基礎底座。市南區將推動建設集通算、智算、邊緣計算于一體的多元異構算力資源,配置成熟易用的智算軟件平臺,靈活部署邊緣計算數據中心,出臺區內算力獎補政策,全面提高算力普惠性,力爭三年實現區級可調配使用市場化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0P;高標準推進數據要素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集大數據底座、可信數據空間、數據資產服務與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數據產業綜合支撐平臺;依托智算中心算力,探索搭建區域級MaaS(Model as a Service)服務平臺,開放高質量數據集、前沿模型資源、大模型工程化開發工具等創新要素,降低中小企業使用開源模型的門檻和成本,打造開放、共享、高效的區域級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體系。
深耕四大細分賽道。以“鏈主引領、載體支撐、平臺賦能、產教融合、生態集聚”為核心理念,圍繞AIGC、智能體、垂域模型、數據要素四大細分領域,統籌全區域載體空間資源,構建“全域無界、重點突出、多點聯動、動態協同”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生態;載體建設方面,以數字經濟產業園、元宇宙產業園、蘇州路園區等現有園區為重點載體空間,輻射海創匯上街里園區、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等各類樓宇與園區資源,推動形成重點載體引領、全域樓宇協同承載的發展格局。
加速場景應用擴面。依托區域場景資源豐富優勢,聚焦政務應用、社會應用、產業應用,開展全領域“AI+”賦能行動,打造20個行業應用示范場景。其中,在“AI+產業應用”方面,聚焦海洋信息產業共性技術難題,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在海洋領域持續推出一批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賦能產業發展,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支持埃克曼打造海洋氣象模型,開展數字孿生、精準預報、生態評估,為海洋部門、科研機構、海上運輸等行業提供平臺化的海洋專業數據服務。
作為全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人工智能賽道承載區,市南區將人工智能列為“1+6+1”主導+創新產業體系中數字經濟產業的重點發力賽道,以垂直領域大模型為核心突破口,主動布局創新應用場景,在場景突破、產業發展的賽道上“強勢突圍”,著力培育“算力+大數據+垂直領域模型+應用”產業生態,搶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高地。今年上半年,市南區互聯網與軟件信息業增速12.6%,連續15個季度高于全市。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